高脂蛋白血症的症状是什么?高脂蛋白血症怎么治疗?

高脂蛋白血症的症状是什么?高脂蛋白血症怎么治疗?

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TC)和(或)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实际上是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

目录

1.高脂蛋白血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高脂蛋白血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高脂蛋白血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4.高脂蛋白血症应该如何预防
5.高脂蛋白血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高脂蛋白血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常规方法

1.高脂蛋白血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 发病原因

  1 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

  人类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除了其基础值偏高外 主要是饮食因素即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摄入以及热量过多引起的超重 其次包括年龄效应和女性的更年期影响。

  (1)基础血浆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这种较高的基础LDL-C是人类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人类的基础胆固醇会相对较高?可能是由于人体内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延缓 肝内胆固醇含量升高 继而抑制LDL受体活性。

  (2)饮食胆固醇高:一般西方国家的人群摄入胆固醇量为400mg/d 而低胆固醇人群的摄入量为200mg/d左右 胆固醇摄入量从200mg/d增加为400mg/d 可升高血胆固醇0.13mmol/L(5mg/dl) 其机制可能与肝脏胆固醇含量增加 LDL受体合成减少有关。

  (3)饮食饱和脂肪酸高:临界胆固醇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较高的饱和脂肪酸饮食摄入 典型的西方人所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大约为每天总热量的14% 而理想的量应为7% 一般认为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占总热量的14%(即多7%) 可致血胆固醇增高大约0.52mmol/L(20mg/dl) 其中多数为LDL-C 有资料表明 饱和脂肪酸抑制LDL受体活性 虽然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 但可能与下列5个方面有关:①抑制胆固醇酯在肝内合成;②促进无活性的非酯化胆固醇转入活性池;③促进调节性氧化类固醇形成;④降低细胞表面LDL受体活性;⑤降低LDL与LDL受体的亲和性。

  (4)体重增加:有研究提示血浆胆固醇升高可因体重增加所致 一般认为体重增加 大约可使人体血胆固醇升高0.65mmol/L(25mg/dl) 至少有两种代谢机制可解释这种胆固醇升高:①肥胖促进肝脏输出含ApoB的脂蛋白 继而使LDL生成增加;②肥胖使全身的胆固醇合成增加 引起肝内胆固醇池扩大 因而抑制LDL受体的合成。

  有人认为肥胖是血浆胆固醇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作用尚被低估了 依照体重指数(BMI)将受试者分为6组:A组BMI≤21.0;B组BMI21.1~23.0;C组BMI23.1~25.0;D组BMI25.1~27.0;E组BMI27.1~30.0;F组BMI>30.0 结果发现 E组的平均血浆胆固醇水平较B组高0.46mmol/L(18mg/dl) 这种体重增高伴随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不仅见于男性 也见于女性(包括青年和更年期的女性)。

  (5)年龄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 体重也会增加 但是 依年龄增加而伴随的胆固醇升高并非全是体重增加所致 有人发现老年的LDL受体活性减退 LDL分解代谢率降低 也是年龄效应的原因 老年LDL受体活性减退的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 胆汁酸合成减少 使肝内胆固醇含量增加 进一步抑制LDL受体的活性 现有资料表明 除体重因素外 年龄本身可使血浆胆固醇增加0.78mmol/L(30mg/dl)左右。

  (6)绝经后妇女:在45~50岁前 女性的血胆固醇低于男性 随后则会高于男性 这种绝经后胆固醇水平升高很可能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减少所致 已知在人类和动物雌激素能增加LDL受体的活性 美国妇女绝经后总胆固醇可增高大约0.52mmol/L(20mg/dl)。

  (7)其他因素:除上述引起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因素之外 尚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可造成在某些相同的环境下部分个体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偏高 这些因素包括个体的胆固醇吸收率 合成率 肝脏胆汁分泌率以及体内LDL分解代谢率差异等 这可能与个体间某些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已知ApoE的基因型和ApoAⅣ多态性等均可影响个体间对食物胆固醇吸收率的不同。

  2 轻度高胆固醇血症的

  轻度高胆固醇血症是指血浆TC(胆固醇)浓度为6.21~7.49mmol/L(240~289mg/dl)或LDL4.15~5.41mmol/L(160~209mg/dl) 大多数轻度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 可能是由于上述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所致 同时合并有遗传基因的异常 由于异常基因的存在 使体内LDL分解代谢速率降低 LDL合成增加或LDL结构改变 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 尚未能在分子水平上完全认识这些异常的遗传基因 基于脂蛋白动力学研究结果 已知有几种异常能引起轻度高胆固醇血症。

  (1)LDL清除率低下:LDL体内更新代谢研究揭示 某些原发性轻度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 与临界性高胆固醇血症相比较 有LDL清除异常性低下 其可能的原因有两种:①LDL受体活性受抑制 即较临界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低下;②另一部分病人则可能有LDL颗粒与其受体结合能力差。

  家族性ApoB100(载脂蛋白B100)缺陷是目前已知引起LDL在体内分解代谢缓慢的原因之一 而在家族性ApoB100缺陷中 现已鉴定的异常有ApoB3500 是该载脂蛋白的第3500位上的谷胺酰胺被精氨酸所替代 引起所谓的“B3500缺陷” 其他ApoB缺陷尚待澄清。

  (2)LDL输出增加:轻度高胆固醇血症的另一个原因是LDL产生过多 即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成LDL增加 有3种可能的机制与其有关:①LDL受体活性下降 当LDL受体活性下降时 VLDL颗粒经LDL受体分解代谢减少 因而过多的VLDL转化为LDL ②肝脏产生过多含ApoB(载脂蛋白B)脂蛋白 在这种情况下 LDL的分解代谢率并无显著下降 属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 ③VLDL颗粒自身的缺陷 这可使VLDL颗粒(或其残核)经肝脏直接清除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 LDL受体清除LDL是增高的 这是由于LDL受体因VLDL负荷减少所致 LDL分解代谢率相对较高 虽然如此 由于VLDL颗粒的缺陷 仍能引起LDL浓度增加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 VLDL颗粒与LDL颗粒相比较 VLDL与受体的亲和力大于LDL 所以 经受体途径分解代谢LDL颗粒的速度相对较VLDL缓慢。

  已有报道 在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时 LDL-ApoB产生过多 这种情况可称为“高载脂蛋白B血症”(HypelipoB) 其特征为LDL颗粒中胆固醇与ApoB的比例低下(

  (3)LDL富含胆固醇酯:LDL-C水平从临界状态上升为轻度升高的最后一个原因是LDL颗粒富含胆固醇酯 这种情况则会伴有LDL胆固醇与ApoB比例增加 多数轻度高胆固醇血症者 其LDL-C/ApoB比例(1.62)均高于临界高胆固醇血症者(1.42) 引起LDL颗粒富含胆固醇酯的机制尚不清楚 很可能与下列影响LDL胆固醇酯含量诸因素有关: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②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的活性;③LDL在血循环中生存时间;④新分泌的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在大多数情况下 LDL颗粒虽富含胆固醇酯 但LDL-ApoB水平则正常 所以 LDL颗粒富含胆固醇酯可能是因胆固醇代谢的某一阶段有障碍所致 以往对于LDL颗粒富含胆固醇酯所致的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尚未引起重视 然而这种情况在西方人群的轻度高胆固醇血症者中又是较常见的原因。

  3 重度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

  重度高胆固醇血症是指血浆胆固醇浓度超过7.51mmol/L(290mg/dl)或LDL-C>5.44mmol/L(210mg/dl) 重度高胆固醇血症的最好例子是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 在一般人群中 杂合子型FH的发病率为1/500 而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在成人中则为5/100 显然 许多重度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其他基因异常所致。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重度高胆固醇血症是下列多种因素共同所致:LDL分解代谢减低 LDL产生增加 LDL-ApoB代谢缺陷 LDL颗粒富含胆固醇酯 另外还有上述引起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 由此可见 大多数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很可能是多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4 高三酰甘油血症的

  血浆中乳糜微粒(CM)的三酰甘油含量达90%左右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三酰甘油含量也达60%~65% 因而这两类脂蛋白统称为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 也就是说 血浆三酰甘油浓度升高实际上是反映了CM和(或)VLDL浓度升高 凡引起血浆中CM和(或)VLDL升高的原因均可导致高三酰甘油血症。

  (1)继发性高三酰甘油血症:许多代谢性疾病 某些疾病状态 激素和药物等都可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 这种情况一般称为继发性高三酰甘油血症。

  (2)营养因素:许多营养因素均可引起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大量摄入单糖亦可引起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这可能与伴发的胰岛素抵抗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单糖可改变VLDL的结构 而影响其清除速度。

  饮食的结构也对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有影响 中国人群的膳食是以高糖低脂为特点 有调查表明 糖占总热量的76%~79% 脂肪仅占8.4%~lO.6% 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达11% 以内源性高三酰甘油血浆为最多见 有研究结果提示 进食糖量的比例过高 引起血糖升高 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 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后者可促进肝脏合成三酰甘油和VLDL增加 因而引起血浆三酰甘油浓度升高 此外 高糖膳食还可诱发ApoCⅢ(载脂蛋白CⅢ)基因表达增加 使血浆ApoCⅢ浓度增高 已知ApoCⅢ是脂蛋白脂酶(LPL)的抑制因子 血浆中ApoCⅢ增高可造成LPL活性降低 继而影响CM和VLDL中三酰甘油的水解 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

  饮酒对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也有明显影响 在敏感的个体 即使中等量饮酒亦可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 酒精可增加体内脂质的合成率 减少氧化脂肪酸的比例 并增加酯化脂肪酸的比例 此外 酒精还可降低LPL的活性 而使三酰甘油分解代谢减慢。

  (3)生活方式:习惯于静坐的人血浆三酰甘油浓度比坚持体育锻炼者要高 无论是长期或短期体育锻炼均可降低血浆三酰甘油水平 锻炼尚可增高LPL活性 升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特别是HDL2-C水平 并降低肝脂酶(HL)活性 长期坚持锻炼还可使外源性三酰甘油从血浆中清除增加。

  吸烟也可增加血浆三酰甘油水平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与正常人平均值相比较 吸烟可使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9.1% 然而戒烟后多数人有暂时性体重增加 这可能与脂肪组织中LPL活性短暂上升有关 此时控制体重 以防体重增加而成三酰甘油浓度升高。

  (4)基因异常所致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①CM和VLDL装配的基因异常:人类血浆ApoB包括两种 即ApoB48和ApoBl00 这两种ApoB异构蛋白是通过ApoBmRNA的单一剪接机制合成 ApoB100出现在LDL中 通过肝脏以VLDL形式分泌 而ApoB48则在肠道中合成 并以CM的形式分泌 由于ApoB在剪接过程中有基因缺陷 造成CM和VLDL的装配异常 由此而引致这两种脂蛋白A的代谢异常。

  ②LPL和ApoCⅡ(载脂蛋白CⅡ)基因异常:血浆CM和VLDL中的三酰甘油有效地水解需要LPL和它的复合因子ApoC参与 LPL和ApoCⅡ的基因缺陷将导致三酰甘油水解障碍 因而引起严重的高三酰甘油血症 部分ApoCⅡ缺陷患者可通过分析肝素化后LPL活性来证实。

  ③ApoE(载脂蛋白E)基因异常使含有ApoE的脂蛋白代谢障碍 这主要是指CM和VLDL CM(乳糜微粒)的残粒是通过ApoE与LDL受体相关蛋白结合而进行分解代谢 而VLDL则是通过ApoE与LDL受体结合而进行代谢 ApoE基因有3个常见的等位基因即EⅡ EⅢ和EⅣ ApoEⅡ是一种少见的变异 由于EⅡ与上述两种受体的结合力都差 因而造成CM和VLDL残粒的分解代谢障碍 所以ApoEⅡ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中CM和VLDL残粒浓度增加 因而常有高三酰甘油血症。

  二 发病机制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 胆固醇)和类脂(磷脂 糖脂 固醇 类固醇)的总称 广泛存在于人体中 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 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 必须与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和极性类脂(如磷脂)一起组成一个亲水性的球状巨分子 才能在血液中被运输 并进入组织细胞 这种球状巨分/P>

  1 血浆脂蛋白组成和来源:应用超速离心方法 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五大类或六大类: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又可再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分即HDL2和HDL3 这5类脂蛋白的密度是依次增加 而颗粒则依次变小(表1) 此外 还有一种脂蛋白是后来发现的 称作脂蛋白(a)[Lp(a)] 它的密度虽然比LDL大 而其颗粒却较LDL大 Lp(a)的化学结构与LDL很相似 仅多含1个载脂蛋白(a)。

  (1)乳糜微粒(CM):CM来源于食物脂肪 颗粒最大 含外源性三酰甘油近90% 因而其密度最低 正常人空腹12h采血时 血浆中无CM 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浆中含有大量的CM时 因其颗粒大能使光发生散射 血浆外观混浊 将含有CM的血浆放在4℃静置过夜 CM会自动漂浮到血浆表面 形成一层“奶酪” 这是检查有无CM存在最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 CM中的载脂蛋白(Apo)主要是ApoAI和C 其次是含有少量的ApoAⅡ AⅣ B48和E。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中三酰甘油含量仍然很丰富 占一半以上 由于CM和VLDL中都是以三酰甘油为主 所以这两种脂蛋白统称为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 在无CM的血浆中 其三酰甘油的水平主要反映VLDL的多少 VLDL中的载脂蛋白含量近10% 其中40%~50%为ApoC 30%~40%为ApoB100 10%~15%为ApoE。

  (3)中间密度脂蛋白(IDL):IDL是VLDL向LDL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与VLDL相比 其胆固醇的含量已明显增加 但仍属于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类 正常情况下 血浆中IDL含量很低 目前有关IDL的认识仍不大一致 有人将其归于VLDL 称其为VLDL的残粒 但也有人认为IDL是大颗粒的LDL 命名为LDL1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 IDL是一种有其自身特点的脂蛋白 应将其与VLDL和LDL区别开来 IDL中的载脂蛋白以ApoB100为主 占60%~80% 其次是ApoC(10%~20%)和ApoE(10%~15%)。

  (4)低密度脂蛋白(LDL):LDL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 其胆固醇的含量(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占一半以上 所以 LDL被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血浆总胆固醇约70%是在LDL内 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时 血浆胆固醇浓度的升高与血浆中LDL-胆固醇(LDL-C)水平是一致的 由于LDL颗粒小 即使血浆中LDL-C浓度很高 血浆也不会混浊 LDL中载脂蛋白几乎全部为ApoB100(占95%以上) 仅含有微量的ApoC和E。

  (5)脂蛋白(a)[Lp(a)]:Lp(a)是1963年由Berg(北欧的一位遗传学家)利用免疫方法发现的一种新的脂蛋白 Lp(a)的脂质成分类似于LDL 但其所含的载脂蛋白部分除一分子ApoB100外 还含有另一分子载脂蛋白即Apo(a) 两个载脂蛋白以二硫键共价结合 目前认为Lp(a)是直接由肝脏产生的 不能转化为其他种类脂蛋白 是一类独立的脂蛋白。

  (6)高密度脂蛋白(HDL):HDL颗粒最小 其结构特点是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一半 HDL中的载脂蛋白以ApoAⅠ为主 占65% 其余载脂蛋白为ApoAⅡ(10%~23%) ApoC(5%~15%)和ApoE(1%~3%) 此外还有微量的ApoAⅣ。

  HDL可进一步再分为HDL2和HDL3两个亚组分 HDL2颗粒大于HDL3 而其密度则小于HDL3 两者的化学结构差别是:HDL2中胆固醇酯的含量较多 而载脂蛋白的含量则相对较少。

  2 脂蛋白代谢:一般说来 人体内血浆脂蛋白代谢可分为外源性代谢途径和内源性代谢途径 外源性代谢途径是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在小肠中合成CM及其代谢过程;而内源性代谢途径则是指由肝脏合成VLDL 后者转变为IDL和LDL LDL被肝脏或其他器官代谢的过程 此外还有一个胆固醇逆转运途径 即HDL的代谢。

  (1)外源性代谢途径:乳糜微粒(CM)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黏膜细胞内合成 小肠黏膜吸收部分被水解的食物中所含三酰甘油 磷脂 脂肪酸和胆固醇后 肠壁细胞能将这些脂质再酯化 合成自身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酯;此外 肠壁细胞还能合成ApoB48和ApoAⅠ;在高尔基体内脂质和载脂蛋白组装成乳糜微粒 然后分泌入肠淋巴液 原始的CM不含有ApoC 由ApoB48 ApoAⅠ和ApoAⅡ与极性游离胆固醇 磷脂组成单分子层外壳 包住非极性脂质核心 在淋巴液中原始CM接受来自于HDL的ApoE和ApoC后逐渐变为成熟 然后经由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因为ApoCⅡ是LPL的辅酶 CM获得ApoCⅡ后 则可使LPL激活 CM的分解代谢是发生在肝外组织的毛细血管床 在此处脂蛋白脂酶(LPL)水解CM中的三酰甘油 释放出游离脂肪酸 从CM中水解所产生的脂肪酸被细胞利用 产生能量或以能量的形式储存 在脂解的过程中 CM所含ApoAⅠ和ApoC大量地转移到HDL 其残余颗粒即CM残粒则存留在血液中 这时CM颗粒明显变小 三酰甘油含量显著减少 而胆固醇酯则相对丰富 CM残粒是由肝脏中的LDL受体和ApoE受体分解代谢 CM残粒被吞饮入细胞后 其核心成分和ApoB在溶酶体内降解 为肝细胞提供脂质原料 而其他载脂蛋白则可被再利用 CM在血液循环中很快被清除 半衰期

  (2)内源性代谢途径:

  ①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代谢:VLDL是由肝脏合成 其主要脂类为肝脏合成的三酰甘油 脂质原料来源于吸收的CM以及糖类物质在肝脏中的转化和脂肪组织动员出来的游离脂肪酸 甘油 VLDL中的胆固醇除来自CM残粒外 肝脏自身亦合成一部分 VLDL的ApoB100全部在肝脏内合成 VLDL的合成大体上可分为两个主要的步骤:第1步是VLDL前体合成 第2步是VLDL前体转化为成熟的VLDL 现在认为VLDL前体的合成受微粒体三酰甘油转运蛋白(MTP)的调节 故有关MTP的基因变异是目前血脂代谢基础研究的热点 有研究报告MTP抑制剂具有强效的降脂作用 对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降低作用可能大于他汀类药物 并很可能还具有降低Lp(a)作用。

  VLDL刚分泌进入血液循环时 含有极少量的胆固醇酯 而大量的胆固醇酯则来源于HDL 这是由于血液中存在有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 后者的生理功能是将HDL中胆固醇酯转移到其他类脂蛋白(主要是VLDL)。

  源性三酰甘油是在肝脏中合成的 其最重要的底物是游离脂肪酸 流经肝脏的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或肝脏自身合成的游离脂肪酸增加 都可加速肝脏合成和分解VLDL。

  VLDL分解代谢的初始阶段类似于CM 即从HDL中获ApoCⅡ后 大量的三酰甘油被存在于周围组织毛细血管床中的LPL水解 释放出游离脂肪酸 VLDL颗粒逐渐缩小 ApoC和ApoE又转移到HDL颗粒中去 ApoB100保留在VLDL颗粒中 残留在血液中的颗粒称为VLDL残粒(亦有人称之为IDL)。

  ②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代谢:IDL是由VLDL转变而来 IDL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迅速 因此正常情况下血浆中IDL浓度很低 大约1/2的IDL被LDL受体直接分解代谢 由于IDL含有丰富的ApoE 而LDL受体对ApoE的亲和力远大于ApoB100 所以IDL是因ApoE与LDL受体相结合而被肝脏摄取 分解代谢释放出脂质 另1/2的IDL则转变为LDL 这一过程需要有肝脂酶(HL)和ApoE的参与 但其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③低密度脂蛋白(LDL)代谢:LDL是由IDL转化而来 但新近的研究结果提示 肝脏可直接合成分泌少量LDL 一般认为 大多数LDL是由肝脏内和肝外的LDL受体进行代谢 占体内LDL代谢的70%~75% 其余的LDL则经由非特异性 非受体依赖性的途径进行代谢 LDL与受体结合后 LDL颗粒被吞饮 然后进入溶酶体 在溶酶体中 LDL被水解并释放出游离胆固醇 游离胆固醇可渗入细胞浆膜中 被细胞膜所利用或转换成其他物质 而LDL受体则可再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 LDL向细胞提供胆固醇 同时又受到多方面的调节 其中最主要的是LDL受体的调节。

  LDL受体的活性是决定LDL分解代谢速率的重要因素 细胞内游离胆固醇的含量可调节LDL受体的合成和表达 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增加则抑制LDL受体的合成和表达 反之亦然。

  有人认为人体内的LDL至少由两个亚组分组成 而且这两个亚组分LDL的分解速度和代谢途径均不相同 其中一亚组分LDL迅速地被分解代谢 这是由受体途径进行的;而另一亚组分则在体内清除缓慢 因为是经由非受体的途径。

  LDL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 已经证明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胆固醇来自血液循环中的LDL 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其本身的一些特点有关 即LDL相对较小 能很快穿过动脉内膜层 近来的研究发现 经过氧化或其他化学修饰后的LDL 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由于小而致密的LDL(sLDL)颗粒易被氧化 所以较大颗粒LDL更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人体内胆固醇可来源于食物 亦可由肝脏合成 内源性肝脏合成胆固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胆固醇合成开始于乙酰辅酶A 三分子乙酰辅酶A合成一分子β-羟基β-甲基戎二酸辅酶A(HMGCoA) 然后合成甲羟戊酸 继而合成鲨烯 最后合成胆固醇 在这个过程中 HMGCoA还原酶是一个关键的限速酶。

  (3)高密度脂蛋白(HDL)代谢——胆固醇“逆转运”途径:HDL主要是由肝脏和小肠合成 新生的HDL呈碟形 由磷脂 游离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组成 其中的ApoAⅡ含量较ApoAⅠ多。

  HDL转运肝外组织细胞中的胆固醇 第一步是与细胞表面结合 这个过程可能是由HDL受体介导 与LDL不同 HDL与其受体结合后 并不被细胞吞饮入胞内 当HDL与其受体结合时 可产生一种信号 这种信号则诱导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向细胞表面转移 最后进入HDL 从细胞来的游离胆固醇 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作用下酯化成胆固醇酯 胆固醇酯则向HDL中心核转移 以使LCAT作用的活性部位能进一步接受游离胆固醇 新生HDL在接受大量的胆固醇后则变为成熟的HDL 这时HDL的形状也由碟形变成球形 由于LCAT酯化胆固醇几乎发生在瞬间 因此正常人血液中几乎难以发现新生的碟形HDL。

  成熟的球形HDL可分为HDL2和HDL3 从新生的HDL颗粒形成的球形HDL是HDL3 其密度高 胆固醇含量相对较少 随着胆固醇酯的进一步渗入 使HDL的密度降低而形成HDL2 HDL在成熟的过程中除了获得胆固醇酯外 还获得一些其他成分 包括ApoAⅠ ApoC 三酰甘油和磷脂等。

  HDL除了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外 还为其他脂蛋白提供多种必需成分 例如 HDL将ApoE和ApoCⅡ提供给CM和VLDL 以促进CM和VLDL的分解代谢 此外 HDL还是ApoAⅠ的储存库。

  由于HDL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 被认为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有研究观察到HDL3以内的ApoAⅠ能刺激磷脂酰胆碱降解 因而诱导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另有动物试验证实肝细胞膜上有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 是一种高亲和力的HDL受体 该受体能选择性清除HDL中的氧化性胆固醇酯 在胆固醇的“逆转运”中起重要作用。

  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由于它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有关 最近有人发现 HDL还具有抗LDL氧化的作用 并能促进损伤内皮细胞的修复 还能稳定前列环素的活性 曾认为在临床上测定HDL2亚类浓度对预测冠心病的价值较大 其敏感性约比总HDL-C高1.5倍 但新近的研究表明 测定HDL3亚类浓度对预测冠心病具有同样的价值 并可能大于HDL2亚组分的测定 也有人提出依HDL颗粒所含载脂蛋白而分亚类:含有ApoAI的为LpAⅠ;含有ApoAI和ApoAⅡ的为LpAⅠ∶AⅡ 但由于该亚类的检测方法复杂 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同时该亚类分类法的临床意义也不十分明确。

  3 载脂蛋白结构与功能:载脂蛋白是一类能与血浆脂质(主要是指胆固醇 三酰甘油和磷脂)结合的蛋白质 为构成血浆脂蛋白的主要成分 在体内载脂蛋白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作为配基与脂蛋白受体结合 激活多种脂蛋白代谢酶等 现已认识到载脂蛋白不仅对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亦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已报道的载脂蛋白有20余种(表2) 而临床意义较为重要且认识比较清楚的有ApoAⅠ ApoAⅡ ApoⅣ ApoB ApoCⅡ ApoCⅢ ApoE和Apo(a) 此外还有一种蛋白质称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 与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 亦属于载脂蛋白之列。

  (1)载脂蛋白AⅠ(ApoAⅠ):ApoAⅠ主要分布于血浆CM HDL2和HDL3中 约占这3类脂蛋白中蛋白含量的33% 65%和62%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ApoAⅠ浓度为1.00~1.50g/L 成熟的人ApoAⅠ分子质量为28.3kD 其分子为单一的多肽链 ApoAⅠ主要由小肠和肝脏合成。

  ApoAⅠ的生理功能:

  ①是CM HDL的结构蛋白;

  ②作为一种辅助因子 参与激活LCAT 使游离胆固醇酯化;

  ③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过程。

  ApoAⅠ的基因缺陷可引起Tangier病 该病的特点是血浆中ApoAⅠ缺乏或明显减少 常伴有严重的低HDL-C血症。

  (2)载脂蛋白AⅡ(ApoAⅡ):ApoAⅡ是人HDL颗粒中第2种主要的载脂蛋白 约占HDL中蛋白质总量的20%;在HDL2中占15% 而在HDL3中占25% 在乳糜微粒中它的含量可达总载脂蛋白的7%~10% 在VLDL中也有少量ApoAⅡ存在 血浆中ApoAⅡ的浓度为0.35~0.50g/L ApoAⅡ是由2条各含77个氨基酸的肽链组成 分子质量为17kD。

  ApoAⅡ的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除了作为HDL的结构成分外 可能还具有抑制LCAT活性的作用 亦有人认为 ApoAⅡ是肝脂酶(HL)的激活因子。

  (3)载脂蛋白AⅣ(ApoAⅣ):ApoAⅣ是一种酸性糖蛋白 分子质量46kD ApoAⅣ是CM VLDL和HDL的组成成分 健康人空腹血浆ApoAⅣ浓度平均值为0.13~0.16g/L 但也有报道高达0.37g/L 血浆中ApoAⅣ至少以3种方式存在:

  ①与ApoAⅠ和少量的ApoE一起组成HDL;

  ②作为单一的载脂蛋白构成HDL;

  ③与少量的胆固醇和磷脂结合 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脂蛋白缺乏的血浆中。

  ApoAⅣ的功能:

  ①激活卵磷脂胆固醇酰基移换酶(LCAT);

  ②参与胆固醇逆转运;

  ③辅助激活LPL;④调节食欲。

  (4)载脂蛋白B(ApoB):ApoB是一类在分子质量 免疫性和代谢上具有多态性的蛋白质 依其分子质量及所占百分比可分为B100 B48 B74 B26及少量B50 在正常情况下 以ApoBl00 ApoB48较为重要 ApoB100主要分布于血浆VLDL IDL和LDL中 占这3类脂蛋白中蛋白含量的25% 60% 95% 而ApoB48则分布于CM中 占其蛋白含量的5% 正常情况下ApoB浓度为0.80~1.00g/L。

  ApoB具有如下功能:

  ①参与VLDL的合成 装配和分泌;

  ②ApoBl00是肝脏合成和分泌富含三酰甘油的VLDL所必需的载脂蛋白;

  ③与肝素及不同的糖蛋白结合 可能参与LDL与动脉粥样斑块结合;

  ④ApoBl00是VLDL IDL和LDL的结构蛋白 参与脂质转运;

  ⑤80%的LDL经受体途径清除 ApoB100是介导LDL与相应受体结合必不可少的配体;

  ⑥ApoB48为CM合成和分泌所必需 参与外源性脂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

  (5)载脂蛋白CⅡ(ApoCⅡ):ApoCⅡ是CM VLDL和HDL的结构蛋白之一 分别占其蛋白成分的14% 7%~10%及1%~3% ApoCⅡ在血浆中的浓度为0.03~0.05g/L 人ApoCⅡ为含79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 分子质量为9.1kD。

  ApoCⅡ具有下列生理功能:

  ①是脂蛋白脂酶(LPL)不可缺少的激活剂;

  ②ApoCⅡ还具有抑制肝脏对CM和VLDL摄取的作用;

  ③可抑制HL的活性 抑制程度与ApoCⅡ浓度呈线性关系。

  (6)载脂蛋白CⅢ(ApoCⅢ):ApoCⅢ是一种水溶性低分子蛋白质 主要分布于血浆HDL VLDL和CM中 正常人血浆中ApoCⅢ的浓度为0.12~0.14g/L 分别占前述三类脂蛋白中的蛋白含量的2% 40%和36% 成熟的ApoCⅢ由7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分子质量为8.7kD。

  ApoCⅢ的生理功能:

  ①抑制LPL活性;

  ②使HDL特别是HDL2的部分分解代谢率降低 HDL中ApoCⅢ含量增加 可使肝脏对HDL的清除减慢 反之 HDL中ApoCⅢ含量减少则可造成HDL的清除加快。

  (7)载脂蛋白E(ApoE):ApoE是一个含有299个氨基酸结合有磷脂的糖蛋白 其分子质量为34kD ApoE可以在各种组织中合成 但以肝脏为主 正常人血浆ApoE浓度为0.03~0.05g/L ApoE的浓度与血浆三酰甘油含量呈正相关。

  ApoE的一级结构是一条单多肽链 其全部的氨基酸组成顺序已经被ApoEmRNA的cD-NA分析所证实 其氨基酸组成上含有10%~12%的精氨酸(按其氨基酸摩尔计算) 故曾称为富含精氨酸载脂蛋白 ApoE是一个多态性蛋白 有3个常见的异构体 即EⅡ EⅢ和EⅣ 各种ApoE异构体的主要区别是氨基酸一级结构的不同 这涉及半胱氨酸(Cys)和精氨酸(Arg)的交换:EⅢ含一个Cys(第112位);EⅣ不含Cys 但比EⅢ多一个Arg(第112位);EⅡ含2个Cys 但比EⅢ少一个Arg(第158位) ApoE的二级结构中含有较多的a-螺旋 这种结构在去垢剂或脂类环境中仅有极微小的改变 是比较稳定的 ApoE除具有与LDL受体结合的能力外 还可以与ApoE受体结合 ApoE受体只能与ApoE结合 它只存在于肝脏中。

  ApoE的生理功能:

  ①组成脂蛋白 是CM VLDL IDL和部分HDL的结构蛋白;

  ②作为配体与LDL受体和ApoE受体结合;

  ③具有某种免疫调节作用;

  ④参与神经细胞的修复。

  ApoE基因突变可引起许多ApoE的异构体 目前已报道的有近20种 其中多数可伴随有高脂蛋白血症。

  (8)载脂蛋白(a)[Apo(a)]:Apo(a)是构成Lp(a)的重要蛋白质 Lp(a)是一独立存在的脂蛋白系统 其脂质成分和LDL极为相似 而其蛋白质部分由ApoB100和一富含神经氨酸的糖蛋白即Apo(a)组成 在完整Lp(a)颗粒中二者以双硫键共价相连 其比例因人而异 可为2∶1 1∶2或1∶1 标准的Lp(a)颗粒中含有一分子质量约645kD的Apo(a)分子 Apo(a)是一高度糖化的蛋白质 其糖的含量较高 约为ApoB的6倍 Apo(a)约占Lp(a)蛋白组分的20%左右 1987年CeLean等首先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Apo(a)的一级分子结构 发现其分子质量为503kD 含有27个Kingle结构 约4529个氨基酸 进一步研究证明 Apo(a)与血浆纤溶酶原约80%左右有同源性 两者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十分接近 均位于第6号染色体长臂上 基因位点的相近导致了二者的结构十分相似 现已证明 Apo(a)分子由3个结构域组成:疏水性信号肽 KringleⅡ(可以15~37重复制)和KringleⅣ。

  Apo(a)的生理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但已有许多研究均提示血浆中Lp(a)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9)胆固醇酯转移蛋白: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人发现 血浆无脂蛋白部分含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 能促进血浆各脂蛋白间胆固醇酯 三酰甘油和磷脂的单向或双向转运和交换 这类特殊转运蛋白称脂质转运蛋白(LTP) LTP包括3种成分: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 磷脂转运蛋白(PTP)和三酰甘油转运蛋白(TTP) 也有人根据这类蛋白质对热稳定性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LTP1(热稳定性)和LTP2(热不稳定性)。

  CETP系一疏水糖蛋白 分子质量约为74kD 用固相竞争放射免疫法测定 正常人群中男性血浆CETP水平为(1.50±0.26)mg/L[(1.50±0.26)mg/ml] 女性为(1.92±0.52)mg/L[(1.92±0.52)mg/ml] 1987年有人从克隆CETP的cDNA测定了CETP的完整一级结构 为1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476个氨基酸组成的单条多肽链 含有丰富的非极性氨基酸 与其他的载脂蛋白相比 含有更多的疏水氨基酸(44%) 另外还散在分布着4个潜在的天冬酰胺相连的糖基化部位 研究表明 CETP分子中疏水基的相互作用对维持其结构起重要作用 而糖基化对CETP的活性形式的形成是必需的。

  CETP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①介导HDL中的胆固醇酯与VLDL中的三酰甘油等量交换 亦促进HDL中的胆固醇净转运;同时在HDL颗粒之间的胆固醇酯转运中也起作用;

  ②促进脂固醇酯在细胞与血浆脂蛋白间的转运 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过程。

  有关CET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不明确 有研究提示 纯合子CETP缺乏症者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

  4 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1)脂质浸润学说:尽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但脂质浸润学说是比较早得到公认的学说之一 它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是因血浆脂质水平升高所引起 由于血浆脂质水平升高促使大量脂质尤其是胆固醇进入动脉壁 并在局部沉积聚集 引起局部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集结 这些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泡沫细胞;同时细胞合成间质增多 血管内膜增厚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

  脂质浸润学说具有比较坚实的科学依据 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同 后续的许多研究资料也进一步支持此说:

  ①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 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②放射性核素标记实验证实动脉壁内的脂质来自血液。

  ③动脉粥样斑块内存在大量脂质 尤其是胆固醇酯 泡沫细胞中堆积的也主要是胆固醇酯。

  ④高脂 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动物均可引发类似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

  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仅仅由于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缺陷 导致血浆胆固醇水平极度升高 就使患者早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有力地证明高脂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均已证实血浆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

  有关血浆脂质侵入动脉壁的机制 许多学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定量免疫电泳 核素标记等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结果 对血脂跨越内皮进入内膜的具体途径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目前一般认为脂蛋白浸润入动脉内膜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血浆脂质随同血浆其他成分一起非选择性地浸入动脉壁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细胞间隙的超滤作用 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血浆脂蛋白进入动脉壁的主要途径;二是血浆中脂质由内皮细胞血管腔面的胞膜小泡摄取 通过穿胞作用进入内皮下间隙 有学者认为这种穿胞作用可能是LDL通过动脉内皮细胞的主要途径。

  (2)血浆脂质成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特点: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相关的血浆脂质成分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 脂蛋白(a) 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①LDL:LDL是最早确定的独立危险因素 大量证据表明血浆LDL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 但由于经LDL受体进入细胞的LDL水解后产生的游离胆固醇可引起负反馈调节 所以LDL本身并不会导致细胞内的胆固醇积聚;而滞留于内皮下的LDL经过细胞氧化修饰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之后oxLDL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清道夫受体介导进入细胞 由于经过清道夫受体途径摄入胞内的胆固醇缺乏负反馈调节机制 促使oxLDL不断摄入胞内造成脂质大量积聚 导致泡沫细胞形成。

  ②Lp(a):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讨 已经确定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还是冠心病的重要预报因子 Lp(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比较复杂 可能与下述过程有关:Lp(a)化学修饰之后可通过清道夫受体介导大量进入巨噬细胞 促使泡沫细胞形成;Lp(a)与钙离子或多聚葡胺结合后很容易在动脉壁和其他组织中沉积;沉积于受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下的Lp(a)还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③HDL:HDL具有防止动脉内膜脂质堆积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血浆HD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 血浆HDL减少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提高血浆HDL水平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 缩小斑块脂质并且可以阻止脆性斑块的形成 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主要与其促进胆固醇逆转运以清除动脉壁多余的胆固醇有关。

  ④三酰甘油:经过近30年的研究 1999年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71届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年会上总结评价三酰甘油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证实了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TRL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确定TRLs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2003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LAs)发布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预防综合指南》也将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列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前除集中研究TRLs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过程中的直接作用之外 更引人注目的是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所伴随的各种异常状态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影响的研究。

  尽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浸润学说得到很多研究结果的支持和多数学者的认同 并且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预防和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但是如果只重视血脂而忽略血管壁那就不是完全的学说 事实上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好发的部位和分布的特点不是该学说所能圆满解释的 并且临床研究也显示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脂水平之间也缺乏平行关系等 这些都有待继续研究完善。

2.高脂蛋白血症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高脂蛋白血症的并发症是动脉粥样硬化 高三酰甘油血症 乳糜微粒血症 急性胰腺炎等。

  1 高脂蛋白血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冠心病(包括心肌梗塞 心绞痛及猝死) 脑梗塞以及周围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

  2 乳糜微粒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 突出特点是血中甘油三酯(TG)浓度极高 常达到56毫摩尔/升以上 而胆固醇则可能是正常的。

  3 急性胰腺炎:是因为过高的甘油三酯会在血管内 肝脏等组织中堆积。而甘油三酯如堆积在胰腺中 激活的胰酶会使甘油三酯分解为大量游离脂肪酸 剩余未与白蛋白结合的游离脂肪酸呈很强的毒性 易损伤胰腺 引发急性胰腺炎症。

3.高脂蛋白血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另一方面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 产生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等 由于高脂血症时黄色瘤的发生率并不十分高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所以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并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 而患者的高脂血症则常常是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时被发现的。

  一 临床测定:血浆(清)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浓度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L)低下。

  二 脂质在全身的沉积表现

  1 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凸起 其颜色可为黄色 橘黄色或棕红色 多呈结节 斑块或丘疹形状 质地一般柔软 主要是由于真皮内集聚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又名黄色瘤细胞所致 根据黄色瘤的形态 发生部位 一般可分为下列6种:

  (1)肌腱黄色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节状黄色瘤 发生在肌腱部位 常见于跟腱 手或足背伸侧肌腱 膝部股直肌和肩三角肌腱等处 为圆或卵圆形质硬皮下结节 与其上皮肤粘连 边界清楚 这种黄色瘤常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2)掌皱纹黄色瘤:是一种发生在手掌部的线条状扁平黄色瘤 呈橘黄色轻度凸起 分布于手掌及手指间皱褶处 此种黄色瘤对诊断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有一定的价值。

  (3)结节性黄色瘤:发展缓慢 好发于身体的伸侧 如肘 指节伸处以及髋 臀等部位 为圆形状结节 其大小不一 边界清楚 早期质地较柔软 后期由于纤维化 质地变硬 此种黄色瘤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4)结节疹性黄色瘤:好发于肘部四肢伸侧和臀部 皮损常在短期内成批出现 呈结节状有融合趋势 疹状黄色瘤常包绕着结节状黄色瘤 瘤的皮肤呈橘黄色 常伴有炎性基底 这种黄色瘤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

  (5)疹性黄色瘤:表现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 橘黄或棕黄色伴有炎性基底 有时口腔黏膜也可受累 主要见于高三酰甘油血症。

  (6)扁平黄色瘤:见于睑周 又有睑黄色瘤之称 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黄色瘤 表现为眼睑周围处发生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状或片状瘤 边界清楚 质地柔软 泛发可波及面 躯干和肢体 为扁平淡黄色或棕黄色丘疹 几毫米至数厘米大小 此种黄色瘤常见于各种高脂血症 但也可见于血脂正常者。

  上述不同形态的黄色瘤可见于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 而在同一类型的高脂血症者又可出现多种形态的黄色瘤 经有效的降脂治疗 多数黄色瘤可逐渐消退。

  2 脂性角膜弓:角膜弓又称老年环 若见于40岁以下者 则多伴有高脂血症 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多见 但特异性并不很强。

  3 高脂血症眼底改变:是由于富含三酰甘油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散射所致 常常是严重的高三酰甘油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此外 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出现游走性多关节炎 不过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且关节炎多为自限性。

  严重的高三酰甘油血症还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应该引起注意。

  三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1 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后壁和其分支开口处 以腹主动脉最重 胸主动脉次之 升主动脉最轻 前述的各种病变均可见到 与梅毒性主动脉炎的动脉瘤相反 主动脉AS的动脉瘤主要见于腹主动脉 可于腹部触及搏动性的肿块 听到杂音 并可因其破裂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由于主动脉壁弹性降低 患者的收缩压升高 脉压增宽 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参见冠心病。

  3 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 基底动脉 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 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常导致管腔狭窄 并可因复合病变而加重狭窄甚至形成闭塞 动脉瘤多见于Willis环部 长期供血不足可致脑实质萎缩 表现为脑回变窄 皮质变薄 脑沟变宽变深 脑重量减轻 患者可有智力及记忆力减退 精神变态 甚至痴呆 急速的供血中断可致脑梗死(脑软化) 动脉及小的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脑出血及相应的临床表现。

  4 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累及肾动脉开口处及其主干近侧端 亦可累及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 常因斑块所致之管腔狭窄而引起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亦可因斑块合并血栓形成致肾组织梗死 引起肾区疼痛 无尿及发热 梗死灶机化后遗留较大瘢痕 多个瘢痕可致肾脏缩小 称为AS性固缩肾。

  5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下肢动脉为重 当较大动脉管腔明显狭窄时 可因供血不足致耗氧量增加时(如行走)可引起疼痛 休息后好转 再走时再次出现剧痛 即所谓间歇性跛行 当动脉管腔完全阻塞侧支循环又不能代偿时 引起足趾部干性坏疽。

  6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因病变狭窄甚至阻塞时 患者有剧烈腹痛 腹胀和发热 如引起肠梗死 可有便血 麻痹性肠梗阻及休克等症状。

4.高脂蛋白血症应该如何预防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 反复的健康教育 提倡科学膳食 均衡膳食 规律的体育锻炼 防止肥胖 戒烟 并与心血管病 肥胖症 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的卫生宣传教育相结合 使人群中的血脂保持在适当水平。此外 定期健康检查亦有助于及早检出血脂异常者 应及时治疗。

5.高脂蛋白血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如首次检测发现异常则宜复查禁食12~14h后的血脂水平 1~2周内血清胆固醇水平可有10%的变异 实验室的变异容许在3%以内 在判断是否存在高脂血症或决定防治措施之前 至少应有2次血标本检查的记录。

  血清TC 血清HDL-C 血清TG 血清LDL-C增高[用 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C(mmol/L)=TC-HDL-C-TG/2.2或LDL-C(mg/dl)=TC-HDL-C-TG/5但 限于TG4.5mmol/L时须用直接检测法]。


6.高脂蛋白血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一 高脂蛋白血症食疗方

  1 橘皮麦麸粥:桔皮末 蒲黄末各10克 麦麸30克 粟米60克 红糖适量。粟米煮粥 煮至粟米化开时 加入其余各味和匀 再煮至粥成即可。每日1剂 分2次食用 可常用。具有理气活血 化淤去脂等功用。适用于气血淤滞型高血脂患者食用。

  2 杞子陈皮粥:枸杞子30克 陈皮15克 生晒参2克 陈小米loo克。陈皮 生晒参烘干 为末 待用;枸杞子 小米入锅 加水煮沸 改小火煮至粥将成 加入陈皮 生晒参末和匀 再煮成粥即可。每日1剂 分2次服用 可常用。具有益气养阴 活血通脉 去脂降压等功用 适用于气阴两虚型高血脂症。

  3 荷叶决明红枣粥:干荷叶15克 决明子10克 红枣15枚 小米100克 红糖适量。前2味水煎取汁 入小米 红枣煮沸 改小火煮至粥成 加入红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 分2次服用 可常用。具有补虚益气 通脉散淤 去脂降压等功用 适用于气虚血淤型高血脂症。

  4 鲜芹红枣汤:鲜芹菜250克 干银杏叶10克 红枣15枚。芹菜洗净切碎 红枣洗净去核 待用;银杏叶水煎取汁 入大枣煮10分钟 再加入芹菜煮熟即可。每日1剂 分2次服用 可常用。具有平肝清热 补中去脂 散淤降压等功用 适用于肝火炽盛型高血脂症。

  5 鲜蘑炒腐竹:鲜蘑菇 水发腐竹各100克 黄瓜60克味精 色拉油各适量。蘑菇洗净切片 腐竹切段 黄瓜洗净切片 待用;色拉油入锅 烧至七成熟 加入葱姜煸香 加入腐竹 黄瓜 蘑菇炒熟 加盐 味精调味即成。每日1剂 佐餐服用 可常用。具有清热利水 理气化痰 去脂降压等功用 适用于痰湿型高血脂等。

  二 高脂蛋白血症吃哪些对身体好

  1 膳食纤维可促进胆固醇排泄 减少胆固醇合成 能降低血胆固醇:所以食物应勿过细过精 每日膳食不能缺少蔬菜 水果 粗粮等含纤维高的食物。水果中维生素c丰富 且无需烹调免遭破坏 并含有果胶 可增加胆固醇的排出。山楂降脂的效果也很好。柑橘类含生物类黄酮 对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

  2 适当增加一些具有降血脂 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豆类食品 大蒜 洋葱 山楂 灵芝等。现在许多人都爱吃精白米 富强面。实际上粮食的精制加工 使b族维生素 无机盐和纤维素都大量丢失 所以主食还是以标准米 面为好。维生素b6的缺乏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 维生素b6的需要量也增多。同型半胱氨酸主要来源为动物蛋白质中的蛋氨酸 而食物蛋白质中含量很少。每天除了应有适量的动物性食品以外 豆类和豆制品也颇重要 尤其是大豆 蛋白质的质与量均高 并且含有卵磷脂及谷固醇 它们对降低胆固醇均有帮助。

  3 饮食宜清淡:特别是老年 体内调节能力逐渐减弱 饮食清淡比肥腻更有利于控制血胆固醇升高。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 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固醇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并能增加血管的韧性。洋葱 大蒜不仅能降低血脂 还可使血液不易凝固 大蒜并能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蘑菇 木耳均能降低血胆固醇 木耳并有抗凝血作用。海带和紫菜含碘丰富 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紫菜 豆类以及豆制品中含镁量丰富 对保护心脏有利。

  三 高脂蛋白血症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 限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如动物脑 蟹黄 鱼子 蛋黄 松花蛋等。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血胆固醇中度以上升高者每日膳食胆固醇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血中的脂类物质含量均较高。因此 应适当控制这类食品的摄入。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内胆固醇合成的重要来源之一 而动物脂肪内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所以 不应吃这类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可直接影响人体内胆固醇的水平。因此 应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的脑子 内脏 脊髓 蛋黄 鱼子 蟹黄 猪肉的摄入量。一般来讲 正常人的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 并多吃一些洋葱 香菇 海藻类食品。很多人只吃瘦肉 不吃肥肉。瘦肉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低于肥肉的含量是无疑的 但不能笼统地讲瘦肉都是低脂肪的。营养学家对各种动物肉的脂肪进行测定 以100克重量为例:兔肉为0.4克 马肉为0.8克 瘦牛肉为6.2克 瘦羊肉为13.6克 而瘦猪肉却高达28.8克。

  2 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 适当增加植物油:食油宜用豆油 花生油 菜油 麻油等。大多数植物油除椰子油外都符合这个条件。特别是向日葵籽油 玉米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丰富。多食用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类) 大豆及豆制品 禽肉 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 而饱和脂肪酸 胆固醇较低的食物。

  3 禁食辣椒 多吃趋脂性食物: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一般都饮食不节。而辣椒为调味品 它能开胃 促进消化 增加食欲 故应禁食。而趋脂性食物(对脂肪沉积有溶解作用) 如海鱼 海带 燕麦 粗面粉 苦荞麦 粳米 玉米等 应适量多吃一些 以降脂减肥。

  4 限制糖类的摄取: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內源性三酸甘油酯 使血浆中三酸甘油酯的浓度增高 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攝入。因此 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应少吃或不吃糖类。谷物和薯类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淀粉到体内可以直接转化为糖 故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此外 还应少吃含糖较高的水果 如桃 苹果 李子 葡萄 香蕉 龙眼肉 荔枝 柑橘 提子 哈蜜瓜 西瓜 甜瓜 香瓜等。

  5 戒酒:饮酒可增加热量 而且乙醇可以影响肝脏分解脂肪的功能 使脂肪大量积存于体内;饮酒还可增强食欲 加大饭量 对减肥降脂不利;啤酒内含大量的糖分及其他各种营养成分 如长期饮用 更易造成脂肪堆积。因此 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应尽早戒酒。

  6 戒烟:香烟中的尼古丁 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和心肌应激性增加 使血压升高 心绞痛发作。不适当饮酒能使心功能减退 对胃肠道 肝脏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 应绝对戒烟。

7.西医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常规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 反复的健康教育 提倡科学膳食 均衡膳食 规律的体育锻炼 防止肥胖 戒烟 并与心血管病 肥胖症 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的卫生宣传教育相结合 使人群中的血脂保持在适当水平。此外 定期健康检查亦有助于及早检出血脂异常者 及时治疗。

  一 调脂目标

  1 一级预防的调脂目标

  (1)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也无冠心病危险因素者:TC

  (2)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但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TC

  2 二级预防的调脂目标: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TC

  目前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和中国血脂防治建议均将冠心病患者的LDL-C目标水平定为2.60mmol/L(100mg/dl) 若LDL-C≥3.12~3.38mmol/L(120~130mg/dl)就应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但目标水平下限尚未明确 曾有学者提出 就冠心病的防治而言 胆固醇降得越低越好。提出这一观点是基于下列3点考虑:

  (1)在一定范围内 胆固醇降低幅度愈大 则临床所获益处会增大。

  (2)现有的药物不可能使胆固醇降至极低。

  (3)目前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降胆固醇治疗。

  最近有些试验表明将LDL-C水平控制在比2.60mmol/L(100mg/dl)更低时可能临床得益更大。冠状动脉搭桥后试验(Post-CABG)是首次比较了一般降脂与积极降脂临床疗效。积极降脂者服用洛伐他汀40~80mg/d 以使LDL-C降至1.6~2.5mmol/L 追踪观察7.5年 积极降脂治疗者的血管再建术减少30%。联合终点减少24% 该研究结果支持积极降脂治疗 使LDL-C降至2mmol/L(77mg/dl)左右。在AVERT(阿托伐他汀与血管再通疗效比较)试验中 用阿托伐他汀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LDL-C降至2mmol/L(77mg/dl)(积极降脂组) 1.5年时死亡 脑卒中 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比LDL-C降至3.09mmol/L(119mg/dl)者(常规降脂加PTCA治疗组)减少36% 发现积极降脂能明显降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 其疗效与PTCA基本相当甚或更好。另有研究发现将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LDL-C水平降至平均2.2mmol/L(85mg/dl)时 临床效益更大 而且内膜增厚减轻。然而 CARE试验结果表明 将LDL-C降至3.25mmol/L(125mg/dl)时 心血管事件降低最显著 进一步降脂并未看到得益增加。因此 一些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如TNT所验证的LDL-C目标值为2mmol/L(77mg/dl) IDEAL为2.08mmol/L(80mg/dl) 以探讨LDL-C的新的目标值水平。

  有人全面复习了胆固醇与冠心病相关研究的文献后 推测TC

  调整TG及HDL-C的目标水平中国外有很大差异。从TG过高时使LDL-C亚型sLDL增多 到现在暂定目标值为1.04mmol/L(40mg/dl)为宜。

  二 血脂异常治疗

  降血脂治疗方法包括两大类:药物性降脂治疗和非药物性降脂治疗。通过采用药物使过高的血脂降至正常 这在临床上较为常用 其降脂效果肯定 病人常易于接受 但也有其局限性。

  非药物性降脂治疗包括饮食控制 血浆净化 外科手术和基因治疗等。其中饮食治疗因为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 所以已被普遍采用。血浆净化和外科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性降脂治疗的补充 应用并不广泛。基因治疗仅适应于极少数严重的高脂血症。

  1 降脂药物

  (1)胆酸螯合剂:这类药物也称为胆酸隔置剂 主要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在肠道内能与胆酸呈不可逆结合 因而阻碍胆酸的肠肝循环 促进胆酸随大便排出体外 阻断胆汁酸中胆固醇的重吸收。同时伴有肝内胆酸合成增加 引起肝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减少 反馈性上调肝细胞表面LDL受体表达 加速血浆LDL分解代谢 使血浆胆固醇和LDL-C浓度降低。本类药物可使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降低15%~20% 使LDL-C降低20%~25% 但对三酰甘油(TG)无降低作用甚或稍有升高 故仅适应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 或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

  A 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又名消胆胺 4~5g 3次/d 总量每天不超过24g。为了减少副作用 增加病人的耐受性 可从小剂量开始用药 1~3个月内达最大耐受量。该药的主要缺点是含有异味 常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 厌食 便秘 大剂量时可致脂肪痢。

  B 考来替泊(Colestipol)又名降胆宁 常用剂量为10~20g 1~2次/d。该药与烟酸长期联合应用的效果良好。考来替泊的不良反应基本上与考来烯胺相似。

  (2)烟酸及其衍生物:属B族维生素 当用量超过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 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烟酸的降脂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和减少肝脏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和分泌有关。此外 烟酸还具有促进脂蛋白脂酶的活性 加速脂蛋白中三酰甘油的水解 因而其降TG的作用明显。

  临床上观察到 烟酸既降低胆固醇又降低三酰甘油 同时还具有升高HDL-C的作用。常规剂量下 烟酸可使TC降低10%~15% LDL-C降低15%~20% TG降低20%~40% 并使HDL-C轻度至中度升高。所以 该类药物的适用范围较广 可用于除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Ⅰ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的高脂血症。

  A 烟酸(Nicotinicacid 又名Niacin):常用剂量为1~2g 3次/d。为减少服药的不良反应 可从小剂量开始 0.1~0.5g 3次/d 以后酌情渐增至常用剂量。有研究表明 烟酸3.0g/d 使TC和TG分别下降9.9%和26.1% 尚未证实烟酸能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但可防止冠脉病变的进展 促使已有的冠脉病变逆转 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本药常见不良反应为面红 皮肤瘙痒及胃部不适。

  B 阿昔莫司(Acipimox):又名氧甲吡嗪 乐脂平。常用剂量为0.25g 2~3次/d。该药是一种新合成的烟酸衍生物 其降脂作用机制与烟酸相同 临床适应范围也与烟酸相似。可使TC降低25% TG降低50% HDL-C升高20%。阿昔莫司的常见不良反应与烟酸基本上相同 但发生率较低。服药后部分病人可出现脸部潮红 皮肤瘙痒或胃部灼热感 上腹部不适和轻微头痛。

  (3)苯氧芳酸类或称贝特类:贝特类能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 加速VLDL分解代谢 并能抑制肝脏中VLDL的合成和分泌。这类药物可降低三酰甘油22%~43% 而降低TC仅为6%~15% 并有不同程度升高HDL-C作用。其适应证为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以三酰甘油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A 氯贝丁酯(氯贝特 安妥明 冠心平);0.25~0.5g 3次/d 是临床上应用最早的一种贝特类降脂药物。由于早年的WHO试验提示服用该药者非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险增加 因而影响该药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B 非诺贝特(Fenofibrate)0.1g 3次/d 有微粒化制剂 又名力平之 O.2g/d;微粒型非诺贝特可使TG下降15.2%~52% TC下降12%~29%左右 LDL-C降低12%~25% 小而致密的LDL-C(sLDL-C)降低21.5% VLDL-C降低54%~63% HDL-C升高26%~29% ApoB下降22%~23% 并且降低Lp(a) 升高ApoAⅠ。微粒化非诺贝特降低TG及LDL-C的效用与TG及LDL-C基础水平成比例关系。少数患者使用微粒化非诺贝特后1周出现轻度腹胀 并于4周后消失。绝大多数病人服用微粒化非诺贝特耐受性较好。长期应用贝特类药物可能诱发类似Ⅰ型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 停药后可逐渐恢复。微粒型非诺贝特可引起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的轻度升高 偶尔也可引起肌病。

  C 吉非贝齐(Gemfibrozil)又名诺衡 康利脂0.6g 3次/d。赫尔辛基心脏研究(HHS)证实 吉非贝齐降低TG43% 也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退伍军人管理局HDL-C干预试验(VA-HIT)观察到吉非贝齐(1200mg/d)治疗后TG降低31% HDL-C升高6% LDL-C无明显变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一级终点)发生的相对危险率下降22%;同时伴卒中发生的危险性下降;但总死亡的危险性下降(11%)无显著性意义。

  D 苯扎贝特(Bezafibrate)又名阿贝他或必降脂 0.2g 3次/d 缓释长效制剂商品名为脂康平。苯扎贝特在显著降低TG后 能够减慢局限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尤其是基础狭窄

  (4)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这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 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 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 故常为他汀类。自1987年第1个他汀药物即洛伐他汀(Lovastatin)被批准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以来 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他汀类降脂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该类药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 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 并通过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的表达 因而使细胞LDL受体数目增多及活性增强 加速了循环血液中VLDL残粒(或IDL)和LDL的清除。

  A 洛伐他汀(Lovastatin):商品名有美降之 罗华宁 洛特 洛之特 此外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也是洛伐他汀。常用剂量为10~80mg/d 每晚顿服。对于Ⅱ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洛伐他汀20mg/d使TC LDL-C TG分别降低17% 24%10% 升高HDL-C6.6%;洛伐他汀40mg/d使TC LDL-C TG分别降低22% 30%和14% 升高HDL-C7.2%;洛伐他汀80mg/d使TC LDL-C TG分别降低29% 40%和19% 升高HDL-C9.5%。空军/得克萨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AFCAPS/TexCAPS)表明 对于65岁以上的普通血脂浓度的健康者 洛伐他汀20~40mg/d(治疗5.2年) 使主要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降低37% 心肌梗死(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发生的危险性降低40%。该药副作用很少见 偶有腹痛 腹泻 便秘 肌肉痉挛 疲乏无力 皮疹和视力模糊等。可有肝功能异常 CK升高。偶可出现肌病临床表现并伴显著的CK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

  B 辛伐他汀(Simvastatin):商品名为舒降之 理舒达 京必舒新 泽之浩 苏之。5~80mg;每晚顿服。辛伐他汀自1988年问世以来 在临床上应用已有10余年 许多研究和临床观察都证实该药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辛伐他汀治疗可使TC平均降低28%~30%;LDL-C平均降低36%~39%;TG平均降低11%~16%;HDL-C平均升高10%~14%。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中63%患者服辛伐他汀20mg/d 37%服40mg/d。证实辛伐他汀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使TC和LDL-C分别降低28%和38% 并能显著降低总死亡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心脏保护研究(HPS)结果表明 辛伐他汀40mg/d治疗使LDL-C平均降低37% 并使冠心病事件降低24% 卒中发生的危险性降低27% 总死亡率降低12%。受试人群为冠心病或心血管病高危者 血浆总胆固醇(TC)>3.5mmol/L。HPS发现 不论受试者的基础LDL-C水平如何 即使受试者的基础LDL-C已低于2.6mmol/L 通过辛伐他汀治疗 LDL-C在降低1mmol/L后 都能获得明显的临床益处。所以 HPS重要贡献在于拓宽了需要进行积极降脂治疗的人群:凡属冠心病及心血管病高危者 都应给予积极降脂治疗。

  辛伐他汀不良反应少见 包括便秘 腹痛 消化不良 腹胀和恶心。辛伐他汀引起肝脏受损并不常见 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大约5%患者接受辛伐他汀治疗可出现肌酸磷酸激酶一过性轻度升高(大于正常参考值的3倍) 通常无临床意义。极少数服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者可发生肌炎 伴或不伴血清CK水平升高 但这种肌炎常为自限性。

  C 普伐他汀(Pravastatin):商品名为普拉固 美百乐镇。10~80mg/d 每晚顿服。普伐他汀多国研究观察1062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 表明普伐他汀(20mg/d)治疗13周 可使TC LDL-C和TG分别降低19% 26%和12%。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 胆固醇和冠心病复发事件试验(CARE)和普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长期干预(LIPID)均证实普伐他汀40mg/d可使TC下降18%~20% LDL-C降低25%~28% HDL-C增加5% TG降低11%~14%。同时明显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

  主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脏转氨酶升高 且与药物剂量有关 但至今尚未见本药所致的长久性肝损害的报道。服用普伐他汀者需监测转氨酶 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时慎用。患者可出现肌病甚至无力 以致不能站立;CK可明显升高 大于正常上限10倍。罕有横纹肌溶解和免疫性肌病的报道。

  D 氟伐他汀(Fluvastatin):又名来适可;20~80mg 每晚顿服。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每天给予20~40mg氟伐他汀可降低LDL-C19%~3l% 降低TC15%~21% 降低TG1%~12% 增加HDL-C2%~10%。氟伐他汀剂量增加至40~80mg/d 可使LDL-C继续降低6%以上。LIPS研究是第1项针对首次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立即开始降脂治疗的临床试验。该研究证实应用氟伐他汀(40mg 2次/d)治疗 在4年的随访时间内可使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的心脏事件绝对减少5.3% 相对减少22%。

  氟伐他汀引起的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 包括头疼(8.9%) 消化不良(7.9%) 腹泻(4.9%) 腹痛(4.9%) 恶心(3.2%) 失眠(2.7%)。临床试验中因副作用而停用氟伐他汀的占3.5%。虽然很少报道氟伐他汀的严重副作用 但仍有关于氟伐他汀引起肌痛(肌炎)的报道 服氟伐他汀的病人中 0.3%的病人出现无症状性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比正常上限高10倍) 应迅速停药。

  E 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又名立普妥 阿乐。2.5~20mg 每晚顿服。通常剂量下(10~80mg/d) 阿伐他汀可使LDL-C降低40%~60% TG降低23%~45% HDL-C升高5%~9% ApoB的变化和LDL-C的变化平行 对Lp(a)无明显作用。对于原发性高三酰甘油血症 单用阿伐他汀也能获得疗效显著。AVERT试验比较阿伐他汀(80mg/d)与PTCA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发现PTCA组21%(